品质消费引领家禽生产方式的回归

2020-07-09

  一 蛋鸡散养、肉鸡慢长是养殖方式的回归


  欧盟禁止蛋鸡传统笼养已经四年多了,其散养鸡市场份额正在增加,但是鸡蛋供应与消费量并没受到影响。就连倡导走集约化养殖之路的美国,现在也开始考虑改变原有的蛋鸡养殖方式,因为从2015年开始全美最大食品制造公司通用磨坊和美国第二大谷类早餐企业家乐氏公司、全球知名餐饮公司麦当劳、全球最大的食品制造商雀巢公司都不约而同地宣称,要逐步把供应美国市场的产品所使用的鸡蛋全部换成“非笼养鸡蛋”。虽然这个过程会很漫长,也不一定会进展顺利,因为蛋鸡饲养方式的改变不会一蹴而就,食品公司的态度也没有得到蛋鸡生产者的积极响应,但是至少从消费层面来看,美国市场也开始接受在欧盟市场广受欢迎的“非笼养鸡蛋”。


  与蛋鸡市场的表现不同,肉鸡行业的转变步伐也许会快一些。此前美国肉鸡产业花费数十年来研究促进肉鸡生长速度的方法,而如今一些顾客则在寻求愿意减缓鸡只生长速度的生产商,全食食品和星巴克集团断定,他们的顾客会愿意为高价的、生长更为缓慢的鸡买单,而世界三大肉鸡育种公司安伟捷、哈伯德和科宝均表示,尽管这部分肉鸡所占的市场份额还相当有限,如果消费者选择向慢生长肉鸡转变,他们都会将慢生长肉鸡品种的遗传资源准备到位,可见其反应速度之快。


  二 回归不是行业倒退,是基于消费需求变化


  如今,追求产蛋率、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是家禽行业的主流,因为这样才能达到高产和效益最大化。欧美市场对于散养鸡蛋、慢速生长肉鸡需求量的增加,看似行业发展的一种倒退,其实表明了消费者的品味在向更加人性化和天然的食品和农场实践进行更为广泛的转变,在市场消费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育种公司和家禽生产企业主动求变也是形势所需。


  以国内大量养殖的白羽肉鸭为例,据了解:普通白羽肉鸭38天出栏,料肉比一般为1.75:1,行业内也有企业到45-48天出栏,料肉比会达到了2.7:1左右,按当前饲料价格成本计算,每只饲养成本可能要增加3.5元左右。这种延长出栏周期的做法看似背离了市场主流,但是却有其存在的空间,因为产品在终端市场上的消费体验是不同的,增加的成本可以通过特殊的销售渠道和市场售价来弥补,这也是市场差异化的重要体现。


分享